罢何仁又抛出一枚重磅炸弹,“持宝人这把壶就没有壶颈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这下所有人都站了起来,李昱涛见状,立刻让摄影师上前,把画面投在大屏幕上,所有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,台子上摆的那把壶确实没有壶颈,和后世朱可心制造的报春壶不一样。

    何仁又笑道,“恐怕是大家一看到报春壶,就下意识地以为是朱老所制,忽略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瑕疵,很正常。”

    何仁算是给所有人都找了一个台阶,大家纷纷说服自己就是这样,绝对不是眼力不够。

    周伟哑口无言,他确实也忽略了这个问题……

    何仁继续说道,“大家都知道,朱老还有一套经典壶叫《松竹梅三友壶》,就是没有壶颈的,现在藏于南京博物馆……”

    刚才帮何仁说话的中年专家突然问道,“你的意思是,这不是报春壶,而是三友壶的变种?”

    “也不能这么说。我们都知道,研究新壶型的时候,都有一个过程,而三四十年代,朱老的制壶造诣还没有达到巅峰,所以我猜测,这把壶是朱老在摸索报春壶的过程之中烧制出来的,所以兼具报春壶和三友壶的部分特征。”

    那位专家频频点头,“你说的很有道理,这很可能是紫砂壶历史上一个重大发现。”

    何仁还没有说话,周伟就急声道,“那你怎么确定这把壶是朱老三十年代所制?”

    “我不知道啊。”

    何仁小熊摊手,他又不能说是系统给的时间,只好说道,“我不是说了吗?我只是猜测,具体的时间还需要去考证,不过这把壶肯定不是朱老晚年的作品,而且工艺和品相也确实不算佳品,所以我给的估价稍低,一百万吧。”

    持宝人此时又给了周伟致命一击,当淑淑问持宝人这把壶的来历时,他说道,“这把壶是我爷爷传给我父亲,我父亲又传给我的。据我父亲说,他小时候家里就有这把壶了,具体的烧制时间,我也不太清楚。”

    王岩此时问道,“老爷子今年高寿?”

    持宝人说道,“虚岁七十九了。”

    这下所有人都明白怎么回事了,持宝人他爸都七十九了,他小时候就见过这把壶,那就意味着最少有六七十年的历史,周伟判断是朱可心晚年作品,显然错了。

    周伟的脸色铁青,他也知道自己这局输了。

    尽管周伟也鉴定出了壶确实为朱可心所制,可是他居然没发现壶颈的问题,这是巨大失误,说一句打眼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现场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,何仁先下一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