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对于成年人而言,什么新生的感觉?简而言之,就是打开一个新世界,进而言之,每一眼看见这个世界感觉都是新的,总有更新奇的感受。

    有一件事曾令何考困惑,进而导致潜意识中的排斥,令他不太敢相信,那就是古人如何知道那么多药材的功效?

    古代东国有药典记录的传统药材就超过万种,须知能将一种东西入药,不仅要知道它的功效,还要有明确的加工方法与使用条件。

    再考虑到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的情况,那更加千变万化,是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大数据混沌模型。

    东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,但实际情况何止百草,至少是万草百万方!

    哪怕神农每天都在吃药,而且是变着花样吃不同的药,他几辈子也吃不完啊。而且光吃药也没用,他还得有病才行,如此才能知道什么药能治什么病。

    要确认其效,还要重复观察验证,进行对照实验……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不仅神农完不成,来多少人都完不成,因为前置条件太复杂。

    所以何考曾经觉得很不靠谱。

    就以梧桐为例,罕见的灵植碧玉梧桐且不提,就说普通的梧桐树,梧桐花、梧桐叶、梧桐子、树皮、树根皆可入药。

    它们各有对症,在不同情况下,采制的要求与方法也不同。

    假如已经把现成的药方给你了,告诉你采摘什么东西、如何加工、怎样服用,能治什么病症。就算人们想去验证它的功效,也得费很大的功夫,同时需要巨大的成本。

    这还仅仅只是验证而已。

    那么在根本没有这些药方之前呢?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梧桐树能治病,没事谁会拿它当药材,然后又恰好误打误撞、发现并总结出它能治什么病?

    梧桐子也就罢了,那玩意毕竟可以榨油,也可以炒熟了吃,但其他的部位呢?

    入药,与荒年吃树皮草根的概念可不一样,它往往都需要特殊的加工方法,而不是直接吃下去。

    比如有的药材需要反复蒸晒,有的需要阴干焙制,有的却不能加热,需要低温水合,或者油浸、酒萃。

    若有酒和油这些珍贵的东西,干嘛要把它浪费在不知用途的树皮身上?

    梧桐这种常见的东西也就罢了,还有不少比较罕见的东西,比如说天然牛黄,谁会想到拿这种东西去做药,还能创制出那么多不同的验方?

    最早这么干的人,他是怎么发现的,或者说是怎么想的?

    可是如今的何考,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,,鉴毒术加鉴药术,就解开了上述的困惑。

    比如一株梧桐树,他只需去鉴别其根、皮、花、叶、子,对人有何益处,或者说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何效用?然后用再尝试着去找到最合适的使用方法。

    哪怕一株不知名的野草,在何考眼中也有无尽的新奇感受。他原先只能简单地判断有其没有“毒”,突破三阶又兼修鉴药术之后,则能察觉更多的玄奥。

    若是往玄了说,世上又有多少株野草?哪怕是同一個品类,每一株都不是完全一样的,生长的环境、年份、经历的气候变化、表现出的形态都有微妙的差别。

    何考一路北上,原本主要目的是点亮新地图,但他点亮的可不仅仅是新地图,而是新世界。

    但他并没有只顾着钻进山野尝百草,去当个小神农。

    江老头应该早就预料到,假如他突破三阶又兼修了鉴药术,忽然发现那么多东西的灵效,可能会忍不住在自己身上尝试,所以早就警告了他。

    江道祯说了,他眼下的修炼,服用了二十三年份碧玉梧桐子辅助即可,不要乱吃药。

    驱车过了鸿河之后,地势渐渐变成开阔的平原,何考也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